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批準發布了旅游電子合同領域的行業標準《旅游電子合同管理與服務規范》(以下簡稱“標準”),將于2023年12月9日起實施。
一、標準出臺背景
伴隨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通過電子方式簽署旅游合同已經成為旅游企業和旅游者的主要選擇。旅游電子合同作為保障服務質量和規范經營行為的重要載體,其合法性、便捷性、高效性優勢日益凸顯,與市場秩序和旅游者權益緊密相關。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電子合同應用推廣工作,《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見》(國辦發〔2022〕30號)指出,推廣和擴大電子營業執照、電子合同、電子簽章等應用。同時,《“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國發〔2021〕32號)提出,加強全國旅游監管服務平臺的數據歸集、信息整合,推進旅游數據規范化、標準化建設。
在實踐應用中,業內多家在線電子合同平臺企業已陸續開展了旅游電子合同業務應用探索,雖然在一段時間內對引導旅游行業規范經營和服務質量提升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于各地區、各企業的標準、規范、內容、功能不盡相同,導致在數據對接、信息共享、歸集管理各方面無法發揮電子合同的優勢效能,進而在市場范圍內缺乏足夠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統一和規范與行業發展、市場需求相適應的旅游電子合同標準,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廣電子合同要求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監管效能、優化營商環境的基本前提。為此,文化和旅游部組織開展了《旅游電子合同管理與服務規范》研究和起草工作,制定和實施旅游行業電子合同標準。
二、標準主要內容
標準堅持科學性、全面性和規范性原則,充分支撐行政部門、經營主體、從業人員、旅游者等多方應用需要,聚焦旅游電子合同的適用范圍、基本要素、操作規范、載體要求、安全保密等方面進行規范和統一,主要內容如下:
一是明確旅游電子合同適用范圍及基本要求。即在旅游活動中,具有合法資質的旅游經營者在法定經營范圍內與旅游者或其代理人,以數據信息為載體,通過電子通信手段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旅游電子合同應以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制定的最新版旅游合同示范文本為基礎,在旅游實踐中旅游經營者宜主動向旅游者或其代理人提供旅游電子合同簽訂服務。二是劃定旅游電子合同基本要素。通過結構化方式提出旅游電子合同的基本框架,涵蓋簽訂主體、身份信息、旅游行程、旅游活動、旅游費用、權利義務、生效變更與解除等方面。對另外提出基于單項旅游服務簽訂的旅游電子合同,可參考上述內容并結合實際進行調整。三是規范旅游電子合同簽訂規范及渠道。旅游電子合同宜通過旅游電子合同簽訂系統進行,其首頁應包含全國旅游監管服務平臺生成的唯一編碼,并統一電子合同的簽署、變更、解除等操作規范。旅游電子合同簽訂系統應接入全國旅游監管服務平臺,并具備合同實時上傳備案的技術支撐。四是提出電子合同數據應用查證和安全保密要求。旅游經營者、旅游者可通過全國旅游監管服務平臺查詢驗證已簽署并備案的旅游電子合同,旅游經營者應向旅游者提供網站、App、公眾號等查詢驗證渠道。旅游經營者、第三方旅游電子合同服務平臺服務商、旅游ERP服務商應嚴格執行國家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信息網絡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相關規定,保障旅游電子合同簽訂系統安全運行。
三、標準實施意義
旅游產業鏈長、旅游活動復雜性使旅游合同呈現多樣化特征,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是圍繞旅游電子合同內容、簽訂渠道及應用規范進行的集成和統一,對推動旅游企業轉型升級、保障旅游者合法權益、優化市場經營秩序、推動市場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一)推動旅游企業轉型升級。標準結合旅游企業經營實踐,對旅游電子合同進行結構性統一和優化調整,幫助旅游經營重點從繁雜的電子合同管理轉向旅游業務經營,側重旅游產品創新和服務質量提升。旅游電子合同的推行應用,加快旅游企業經營無紙化、數字化經營轉型,降低服務成本,提升服務效率,優化服務流程,實現旅游行業整體性降本增效。
(二)保障旅游者合法權益。標準明確提出,旅游經營者簽訂的旅游電子合同應實時上傳至全國旅游監管服務平臺。一旦發生旅游糾紛投訴和突發事件,行政部門可及時調查核實相關信息,確保維權訴求高效處置。同時,旅游者可通過全國旅游監管服務平臺查詢驗證已簽署并備案的旅游電子合同,進一步鑒別“黑旅行社”“黑導游”,減少旅游風險。
(三)維護旅游市場秩序與安全。標準的發布實施,將進一步推動旅游電子合同在監督經營活動、開展市場管理、提供政務服務、保障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應用,持續優化市場經營秩序。在面對旅游突發事件時,行政部門可通過系統調閱旅游電子合同、開展行程追蹤,第一時間開展應急處置和跟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