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熱度超標”的十一黃金周。
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中秋、國慶假期8天,國內旅游出游人數8.26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71.3%,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增長4.1%;實現國內旅游收入7534.3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29.5%,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增長1.5%。這一數據創造了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上最高的旅游熱度。
雖然“消費降級”相關的討論增多,但這個假期從數據上看,人均消費也創下歷史新高。據文旅部數據測算,2023年十一假期人均消費達896.77元,高于2019年的人均消費830.83元;平均每天有超過1億人的出游,每天創造了超過1000億元的旅游消費。
十一長假伊始,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就優化旅游產品和服務供給、激發旅游消費需求、加強入境旅游工作、提升行業綜合能力、做好保障措施五大方面提出三十條具體措施,給行業帶來巨大政策利好。政策上的重視,疊加十一數據的驗證,旅游消費“一業帶百業”的強大帶動力可見一斑。
聚焦到旅游產業上下游,各個平臺與目的地相比于過去三年也空前繁榮。
交通方面,自9月27日假期運輸啟動以來,截至10月6日,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超過1.6億人次;全國高速公路累計總流量達到4.87億輛次,公路出行半徑以500至800公里中長距離為主,同比2022年增長2至3倍,水路預計累計發送旅客1014.26萬人次。日均發送126.78萬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長105.3%。
OTA平臺也迎來了一個格外忙碌的十一假期。同程旅行平臺上,中秋國慶假期期間,平臺酒店預訂量超過“五一”假期,機票、火車票、景區預訂量均創下近5年同期新高。攜程國內游訂單同比增長近2倍,門票、民宿訂單均同比增長超2倍,郵輪訂單同比增長超6倍——9月19日,國際郵輪運輸全面恢復,天津郵輪母港、青島郵輪母港先后正式復航。十一假期期間多個班次國際郵輪重新啟航,多個郵輪開售2024年船票,郵輪訂單銷量大增。
十一假期旅游市場之火熱有目共睹。但正如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在解讀假期旅游數據時所說的,這個十一的空前熱度,疊加入出境游全面開放、國際郵輪業全面恢復,基本預示著旅游產業“政策定生死”的時段已結束。旅游業的地位被空前強調,已有政策紅利也已全面釋放,現在,旅游市場將如何發展,將更多取決于人口基數、可自由支配收入、可自由支配時間和消費意愿等市場消費側的內生因素與供給側的創新驅動。
消費端:少花錢 花得值
熱門頭部景區“人從眾”仍在,但消費者正變得比原來更注重性價比。這并不等于消費降級,重點不在于少花錢,而在于“花得值”。
這一理念,體現在旅游市場的諸多方面。
首先,比價、錯峰出游成為關鍵詞。
去哪兒數據顯示,今年,用戶預訂酒店前平均搜索量為15次,較2019年平均增加7次。漲幅平緩且性價比優勢更為突出的高星酒店,成為用戶反復比價之后的新選擇。三四線城市旅客在消費上更是謹慎,會青睞地鐵沿線、避開景區的舒適型酒店;白天在市內逛吃,晚上錯峰到景區玩夜場;有兩成年輕旅客買了三張機票,10月2日價格最低時再出發,多玩一個目的地。
馬蜂窩旅游大數據顯示,10月1日或2日再出發不僅能躲開第一波自駕出行大潮,還能以超值低價買到大部分心儀目的地的機票。已經提前抵達目的地的年輕人,則機智地放棄第一時間在門口排隊,轉而選擇錯峰游覽市內景區。
再者,無論本土游還是出境游,小眾目的地都變得更受青睞。
在國內,西北、東北游廣受關注。驢媽媽旅游網聯合奇創旅游集團發布的出游報告指出,新疆、甘肅及內蒙古、青海、西藏等省(區)相關產品出游人次增幅明顯,最高較去年同期增長433%。攜程熱點榜也有內蒙古興安盟、福建三明等“反向游”目的地上榜。
出境游方面,這點表現得更加明顯。廣之旅新聞發言人官鍵告訴新旅界,現在越來越多的出境游游客開始選擇中東、中亞作為目的地,如阿聯酋、伊朗的旅游產品都銷量可觀,高加索國家(格魯吉亞、亞美尼亞等)和巴爾干半島國家(塞爾維亞、波黑等)也廣受歡迎。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一方面在于這些國家與中國較為友好,為中國游客提供了免簽等政策利好;一方面更在于以這些國家為目的地的旅游產品溢價最低。
他指出,原來法國、瑞士、意大利、荷蘭等西歐國家是出行者的首選,但疫情期間,歐盟國家內部形成了完整的內循環,本地消費完全能覆蓋本地供給,針對華人市場的地接社大量消失,各種資源渠道都是出境游恢復后“趕鴨子上架”臨時搭建的,旅行社要拿到本地酒店、民宿、交通等資源,需要支付很高的成本,相應以西歐國家為目的地的出境游產品都有很高的溢價,現在西歐出境游產品價格漲幅是2019年的2成-3成。加上簽證排隊時間較長,流程手續較為復雜,此時安排西歐旅行對消費者而言性價比相對有限。
相比之下,中東、中亞和非洲等國家與中國友好,在廣州、上海、北京等機場有直飛飛機;可以免簽、落地簽或者獲取簽證較為方便,出行流程絲滑;溢價同比2019年前較低,漲幅不到1成。“今年恢復出境游的游客大多并非對價格沒有概念的‘新人’,大部分都有豐富出境旅游經驗,對于2019年前赴歐、赴美、赴東南亞出游的大致價位心里有數,知道現在去這些國家最有性價比。且比起走馬觀花多國聯游,這樣的‘老手’更傾向于進行文化體驗豐富的深度游,這些國家原來去的人少,游客對他們的文化也非常感興趣,深度游產品很契合他們的需求。”官鍵表示。
也是基于“性價比”這一原則,在泰國商場槍擊案發生前,泰國是國內游客最多的目的地之一。雖然上半年泰國游整體“不溫不火”,但9月13日,泰國宣布對中國游客提供為期5個月的免簽,從2023年9月25日開始,直到2024年2月結束,涵蓋十一及春節兩個長假。受此影響,泰國對中國游客實施免簽證入境政策后的第一周,入境泰國的中國游客數量突破10萬人次,環比增長72.49%。
另外,人們對旅游消費尋求更多自主權。
十一假期,出游人數多,人們花錢也多,但這其中給非目的地端旅游企業“插手”的機會卻有明顯下降。人們更青睞自由行或形成自由度更高的定制游、精致小團,希望對“把錢花在哪”有更多決定權。
常德市德行天下自駕游俱樂部創始人江沂對此感慨良多。他觀察到,湖南地區自駕游企業的業務普遍恢復程度不理想,人們在消費上變得更加慎重。“消費者自駕游或許很多,但首先比原來更注重反復比價,且比起購買自駕游產品更傾向于直接自駕出游,不經過俱樂部或其他組織;其次,許多消費者即便購買自駕游產品,也更傾向采用自由度最大的‘半自由行半自駕’方式,花費更容易自己掌握,性價比最高。” 江沂告訴新旅界。
為適應這一市場變化,德行天下也開始推出類似形式的產品。“我們會給客人一份可執行路書,一份保險,然后幫助消費者訂他們自主選擇的沿途住宿和景區門票。這種形式可以保障客人不走彎路,不花費不必要成本,看到相對最優的景色或者文化,給客人最大安全保障。”
供給端:旅游安全 體驗保障
這個十一,與旅游相關的輿論場上最火熱的有兩件事:一是泰國槍擊案;二是南陽音樂節大規模偷盜事件。這兩件事,折射出旅游安全與體驗保障這兩樣“立身之本”對于消費者的重要性。
關鍵環節掉鏈子
首先是泰國槍擊案。10月3日,泰國曼谷暹羅百麗宮購物中心發生槍擊事件,一名中國公民不幸遇難,另有一名中國公民受傷。
這類公共安全事件并非某個景點、旅行社或目的地所能控制的突發事件,但對旅游目的地帶來的連鎖影響非常大。泰國旅游營銷協會主席吉迪表示,該事件會造成游客對赴泰旅游安全問題產生擔憂。2023年第四季度赴泰外國游客恐將減少100萬人,帶來損失500億銖。2023年全年赴泰外國游客將從既定的2900-3000萬人減少至2800-2900萬人。
據媒體報道,10月6日,泰國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班布里表示,相關部門已強化槍支管控措施。但影響已造成,剛剛因免簽政策而有升溫趨勢的赴泰出境游又有遇冷趨勢。官鍵對新旅界表示,從旅行社角度看,十一假期因九月底已完成收客,槍擊案影響并不明顯。但后續兩個月,赴泰出境游熱度可能會受到明顯影響。
“就算消費者自己想去,家里可能也會因為有人擔心安全問題而提出異議。現階段第三批出境游目的地國家已經開放,旅游者正值消費選擇最多的時候,人們自然更傾向于選擇負面因素更少的目的地。”
如果說泰國旅游環境對本國消費者來說還較為遙遠,那南陽事件就更加說明了旅游環境、旅游體驗并非活動期間一時之事,也并非旅游企業一家之事,而是由整個地方環境與游客來去的整個流程構成的整體,任何一個環節的“掉鏈子”都可能讓好事變壞事。
對于這次活動,南陽的重視程度與誠心可謂“天地可鑒”。自8月份南陽市臥龍區與迷笛音樂集團正式簽約后,南陽為樂迷的到來做了全方位準備:多次組織召開籌備會議,組織300多輛接駁車;開幕當天,南陽市委書記、市長親自迎接樂迷;組織4萬人的市民志愿者隊伍;丹江大觀苑等本地景區對持音樂節門票的游客提供半價優惠……
這本是一件賓主盡歡的喜事。公開報道顯示,本屆音樂節4天活動共接待樂迷15萬人次,創下了迷笛30年47屆音樂節的最高票房紀錄,現場觀眾人數也打破歷屆迷笛音樂節最高紀錄。受此影響,南陽作為旅游目的地的存在感也大大增強,攜程數據顯示,“十一”期間南陽的搜索熱度同比增長近2倍。
但10月3日,“2023中原迷笛音樂節”結束次日,多名網友反映現場和露營區有財物被盜。根據當事網友整理出的失物清單,丟失的財物不僅包括手機、電腦、銀行卡、現金等貴重物品,也包括各種身份證件。部分現場照片、視頻顯示,有的村民甚至當著游客的面洗劫營地,連帳篷、睡袋等也不放過。
對此,浙江旅游研究院院長張曉峰表示,旅游的本質是體驗。所謂體驗,就是游客在游歷過程中的切身感受。這些“切身感受”伴隨著旅游的全過程,也就是說,體驗具有連續性。很多活動的主辦方關注點往往聚焦于活動本身,而容易忽視活動的相關服務配套,比如餐飲、住宿、衛生、安全保障、降暑保暖、醫療急救、服務咨詢等。容易出現“活動很精彩,但其他體驗很糟糕”的情況。根據體驗的相關理論,游客往往容易記住體驗的峰值和谷值,峰值帶來愉悅,谷值則會帶來糟糕的感受。當谷值過多的時候,峰值帶來的美好體驗也會大打折扣。還有更重要的是終值體驗——前面的體驗都很好,結果最后時刻,卻遭遇毀滅性的打擊,那么,整個體驗的價值就會毀于一旦。因此,在旅游項目的設計中,要重視體驗的全過程設計,特別是關鍵時刻管理。要把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大意不得。
基本功不合格
現階段,高質量發展是旅游業的大趨勢。但這一“高質量”并不特指文化內容體驗升級,同樣也包括硬件設施完善、食物飲水安全、游覽體驗舒適等“基本功”。當消費者蜂擁而至,供給端的“基本功不合格”就顯得格外突出。
愛達地中海號郵輪廣受差評事件就是典型。這一事件的輿論主要發酵場集中于小紅書,多名消費者在該平臺上“瘋狂吐槽”該郵輪的一系列“騷操作”:安全方面,未進行完整安全演習,沒有完整教學救生衣穿法;部分設備不符合安全標準;部分水龍頭流出的水發黃、食物總量不足用餐靠搶;兒童游樂設施沒開,活動空間內油漆味濃烈……
有業內人士對新旅界表示,這類服務產品質量問題,核心還是服務方過于“急功近利”,未真正做好準備就倉促上馬承接十一黃金周的流量。
從長遠來看,各地景區目的地的不合理設計同樣是出于“急功近利”的心態:為了盡可能增加二次消費,設計各種不合理的區間車,或將景區入口修建得離停車場很遠,讓游客只能大幅度增加開銷還疲于奔命;商業街與景區綁定,兩者捆綁售票,不購買商業街或古鎮的票就不能進入景區等。這些措施看起來是“吸金利器”,但其實是極大損害了消費者的消費體驗。
對旅游行業而言,今年的雙節是一個極具象征意義的長假。消費端上,人們的謹慎傾向更加明顯;供給端上,沉浸式、文化賦能等內容體驗表現亮眼,但旅游安全、基礎體驗保障反而顯出缺失。現階段,對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產品而言,也許比起“錦上添花”,更應練好基本功。(新旅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