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云南文化和旅游強省建設三年行動(2023—2025年)》,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行動計劃》指出,打造文旅龍頭企業。引進國內外優質文旅企業在云南設立總部或區域總部、子公司或合資企業。培優扶強,組建云南文旅集團。依法依規推動湄公河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大理旅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麗江東巴谷生態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等符合條件的“金種子”文旅企業上市融資。支持省內文旅企業集團化發展、全產業鏈運營,爭取云南文旅龍頭企業進入全國文化企業30強和中國旅游集團20強。
積極開展跨境旅游合作。與周邊國家共建昆明—老撾萬象—泰國曼谷、昆明—越南海防、昆明—緬甸仰光3條跨境旅游走廊。培育打造滇越民間友好之旅、中老鐵路休閑之旅、中緬胞波情誼之旅3條跨境旅游精品線路。以勐臘、瑞麗、河口、麻栗坡等邊境縣(市)為重點,規劃建設跨境旅游合作區和邊境旅游試驗區。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豐富影視、視聽產品內涵,爭創國家級影視基地(園區)、國家級視聽產業園區。創新開發“金木土石布”系列文創產品,推進特色文創產品進景區、進酒店、進街區、進服務區。推出面向大眾的舞臺藝術精品,開發庭院式、沉浸式小劇場節目,實現大型旅游演藝節目州(市)全覆蓋。發展動漫游戲業態,積極舉辦動漫博覽會、旅游節等活動。推動影視、出版、文化創意等產業園區建設,打造20個以上省級文化產業園區,培育主營業務收入上億元的文化企業120戶以上。
建設重大引領支撐項目。加快建設瀾滄江—湄公河黃金水道國際旅游帶、亞洲象國際生態旅游區等6個面向南亞東南亞重大文旅項目。建立全省業態創新項目庫,加快推進農業與文化和旅游融合、工業與旅游融合、體育與旅游融合、康養與旅游融合等業態創新項目200個以上。
高水平謀劃文旅項目。圍繞發展壯大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省級層面牽頭策劃50個左右質量水平高、市場前景好、業態創新強的重大招商項目,每個州(市)策劃包裝10個以上重點文旅項目,每個縣(市、區)策劃包裝2個以上文旅新項目,全省推出文旅招商項目500個以上。
全文如下:
為加快推進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建設文化和旅游強省,結合云南實際,實施本行動。
一、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論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圍繞“3815”戰略發展目標,加快旅游產品、模式、業態創新和服務創優,推動全省旅游產業體系更完善、產品業態更豐富、市場秩序更規范、接待服務更優質、旅游形象更美好,實現旅游高質量轉型升級,讓“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叫響社會,在新的起點上推動文化繁榮,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設文化和旅游強省。到2025年,全省接待游客達11億人次以上,文化和旅游總收入2.2萬億元以上,文化和旅游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超過10%。
二、重點任務
(一)深入實施“文化潤滇”行動
1.強化思想引領。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堅定文化自信自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認真履行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強化文化引領和文化賦能,讓旅游成為展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窗口。筑牢意識形態安全防線,加強演藝場所、圖書館、文化館等文化陣地管理,嚴格落實部門監管和屬地管理責任。
2.補齊公共文化服務短板。加強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全省行政村(社區)以上公共文化設施達到國家建設標準,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達到國家三級以上標準。推進省圖書館新館建設、省文化館提升改造。加快公共數字文化、智慧圖書館和公共文化云項目建設,推動全省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發展。實施全省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字化覆蓋和怒江、迪慶州級廣電融合提升工程。
3.豐富公共文化產品供給。推進全民閱讀,豐富“書香九進”活動。實施公共文化服務新空間行動計劃,推進社區文化“嵌入式”服務,構建城市“一刻鐘”、鄉村“20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優化無障礙服務,支持在公共圖書館增設盲人圖書室、閱覽室。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推出一批主題展覽、研學基地和文創產品。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大舞臺”、“彩云獎”等群眾文化活動品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10萬場次以上。組織“文藝輕騎兵基層行”、“戲曲進鄉村”等惠民演出3萬場以上,惠及群眾1000萬人次以上。支持基層一線廣播電視內容創作,確保州(市)級廣播電視臺自制對農服務節目每周不少于4小時,縣級廣播電視臺自制對農服務節目每周不少于1小時。
4.打造文藝精品力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緊扣重大現實、重大革命、重大歷史題材,借助新劇(節)目展演、青年演員比賽、新年戲曲晚會、原創舞蹈展演、本土歌曲創作與演唱展演、美術雙年展等活動平臺,推出一批具有云南元素、民族特色、國家水準的藝術精品,使云南藝術創作水平持續位居西部前列,力爭在“五個一工程”、“文華獎”等國家級獎項評選中實現突破。
5.加強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加強現代科技應用,高水平建設大理太和城、晉寧石寨山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加強考古工作力量,加快考古發掘工作成果轉化利用。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云南段)建設,將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報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加快推進滇緬公路聯合申遺,配合做好絲綢之路南亞廊道(云南段)申遺工作。認定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持續開展文物安全隱患排查整治。
6.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水平。開展非遺資源調查,推進非遺數據庫建設。推進云南非遺館、非遺工坊建設。健全非遺保護名錄體系,新增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500名、非遺保護基地50個、非遺工坊100個。加強非遺研究,出版非遺研究理論成果。建立非遺傳播體系,塑造云南非遺公開課品牌。高標準打造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7.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豐富影視、視聽產品內涵,爭創國家級影視基地(園區)、國家級視聽產業園區。創新開發“金木土石布”系列文創產品,推進特色文創產品進景區、進酒店、進街區、進服務區。推出面向大眾的舞臺藝術精品,開發庭院式、沉浸式小劇場節目,實現大型旅游演藝節目州(市)全覆蓋。發展動漫游戲業態,積極舉辦動漫博覽會、旅游節等活動。推動影視、出版、文化創意等產業園區建設,打造20個以上省級文化產業園區,培育主營業務收入上億元的文化企業120戶以上。
(二)全力實施旅游興滇行動
8.推動資源普查和轉化利用。以壯大文旅資源經濟為目標,統籌指導、分級開展全省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工作。省級組織跨州(市)、通道走廊、山川河流、世界遺產等高品質資源普查,統籌開展農業、工業、交通、水利、教育、醫療、體育等領域潛在涉旅資源普查。各州(市)開展行政區域內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建立全省文化和旅游資源數字平臺,形成全省文化和旅游資源“一張圖”。
9.建設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支持昆明、保山、大理、普洱、西雙版納、麗江、迪慶、怒江等具備條件的州(市)建設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編制世界級旅游景區和世界級旅游度假區總體規劃及重點項目培育建設規劃。分批次啟動玉龍雪山—虎跳峽、三江并流等10個世界級旅游景區和蒼山洱海、亞洲象國際生態旅游區等10個世界級旅游度假區建設。
10.加快旅游產品業態創新。推進旅游與康養產業融合發展,建設避寒避暑、醫療養老和中醫藥保健示范項目30個以上。發展工業旅游,打造體驗式、交互式旅游新場景。推動交通與旅游融合,打通景區連接道路“最后一公里”,建設綠美公路和景區式、休閑式服務區。積極發展體育旅游,推出徒步旅游精品線路30條以上,爭取舉辦探險旅游發展大會和賽事活動,打響“高原訓練勝地、戶外運動天堂、四季賽事樂園”品牌。探索發展研學旅游,建設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50個以上。因地制宜推進半山酒店、帳篷酒店、房車營地、旅游民宿等特色住宿發展,評定等級旅游民宿400家以上。大力發展夜間經濟,積極創建國家級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試點)城市、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創新發展科技旅游,開發沉浸式演藝、全息影像等新技術旅游產品,培育云旅游、云演藝、云展覽等智慧旅游新場景60個以上。
11.推動景區全面轉型提質。實施老舊景區轉型提質和綠美景區建設計劃,優化景區連接道路、游覽線路、標識標牌和智慧導覽等服務。支持景區引入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品,推動景區植綠補綠,鞏固提升景觀質量和游覽體驗。改造提升老舊景區450家,實現A級旅游景區綠化美化全覆蓋,評選綠美A級旅游景區標桿典型150家。新增5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3家以上,4A級旅游景區100家以上。
12.加快發展特色生態旅游。堅持保護優先,推進亞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貢山、哀牢山等國家公園創建,提升自然保護地一般控制區生態旅游、生態體驗和科普宣傳教育水平。建設省級生態旅游重點項目20個以上,認定低碳A級旅游景區60家以上,培育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生態旅游帶。
13.加快發展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規劃建設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等10條最美鄉愁旅游帶,推出山谷花海、茶咖果蔬等10條鄉村旅游特色線路,打造鄉村旅游集聚區100個以上,培育農文旅融合示范點300個以上。推動歷史文化名鎮(村)、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優化城鄉旅游環境,建設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金牌旅游村、最美鄉愁旅游地和特色旅游提升示范村。推進滇菜創新,開發“茶宴花餐”,塑造“滇味正源”美食品牌,打造標志性美食街區、特色餐飲和風味小吃。推廣“村民+合作社+平臺企業+專業運營機構”的鄉村旅游多元發展模式,形成“景區帶村”發展格局,力爭全省鄉村旅游接待游客突破5億人次,鄉村旅游收入達3500億元。
14.突出發展紅色旅游。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云南段),推進威信扎西會議舊址、尋甸柯渡紅色教育基地、會澤水城紅軍擴紅舊址、元謀龍街渡等重點項目建設。講好聶耳和國歌的故事等“五個故事”,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弘揚紅色文化精神,推動創建2家以上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試點,打造紅色旅游經典景區10個以上。
15.積極開展跨境旅游合作。與周邊國家共建昆明—老撾萬象—泰國曼谷、昆明—越南海防、昆明—緬甸仰光3條跨境旅游走廊。培育打造滇越民間友好之旅、中老鐵路休閑之旅、中緬胞波情誼之旅3條跨境旅游精品線路。以勐臘、瑞麗、河口、麻栗坡等邊境縣(市)為重點,規劃建設跨境旅游合作區和邊境旅游試驗區。深化與南亞東南亞國家交流合作,發揮仰光、金邊中國文化交流中心和境外中華鄉愁書院、華文書局作用,辦好中緬媒體雙城論壇、跨國春晚等對外文化交流活動。
(三)實施文旅項目高質量建設行動
16.加強文旅項目要素保障。堅持生態優先,推動文旅項目用地與國土空間規劃、“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和九大高原湖泊保護等銜接,堅決避讓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歷史文化保護紅線和災害風險區等。嚴格執行項目審批、核準、備案有關規定,依法依規辦理項目用地、規劃許可、環評等手續。簡化旅游設施證照辦理流程。爭取和統籌中央和省預算內投資加大對文旅項目的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和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基礎上,加大對文旅項目和文旅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
17.高水平謀劃文旅項目。圍繞發展壯大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省級層面牽頭策劃50個左右質量水平高、市場前景好、業態創新強的重大招商項目,每個州(市)策劃包裝10個以上重點文旅項目,每個縣(市、區)策劃包裝2個以上文旅新項目,全省推出文旅招商項目500個以上。
18.實施文旅精準招商。面向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民營企業500強、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中國旅游集團2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等,“一對一”鎖定目標企業開展精準招商,推動招企業與招項目、招品牌、招管理、招服務相結合。加強簽約項目協調服務,提高項目落地率和資金到位率。
19.建設重大引領支撐項目。加快建設瀾滄江—湄公河黃金水道國際旅游帶、亞洲象國際生態旅游區等6個面向南亞東南亞重大文旅項目。建立全省業態創新項目庫,加快推進農業與文化和旅游融合、工業與旅游融合、體育與旅游融合、康養與旅游融合等業態創新項目200個以上。
(四)培育壯大經營主體行動
20.打造文旅龍頭企業。引進國內外優質文旅企業在云南設立總部或區域總部、子公司或合資企業。培優扶強,組建云南文旅集團。依法依規推動湄公河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大理旅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麗江東巴谷生態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等符合條件的“金種子”文旅企業上市融資。支持省內文旅企業集團化發展、全產業鏈運營,爭取云南文旅龍頭企業進入全國文化企業30強和中國旅游集團20強。
21.壯大傳統文旅企業。推動有實力的旅行社集團化發展,培育年營收超億元的旅行社30家以上。支持全省旅游住宿企業連鎖化、品牌化、特色化發展,深化國有景區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推動傳統文旅企業個體轉小微、小微轉規上、規上轉股份、股份制企業上市,培育年營收10億元以上的文旅骨干企業10戶以上。
22.培育新業態經營主體。引導支持體育企業、科研院所、醫療機構、教育機構等參與旅游新業態、新產品開發運營。扶持本土企業特色化品牌化發展,新增特色小微文旅企業1萬戶以上、“專精特新”旅游企業100戶以上。鼓勵村黨組織領辦旅游專業合作社,壯大村集體經濟,重點培育全省鄉村旅游合作社5000家、經營戶14萬戶以上。
23.做強企業孵化平臺。推動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產品、業態高端化發展,自然、人文風貌特色化提升,管理、服務智慧化升級。推動全省38個旅游度假區提質增效,引進一批旅游龍頭企業、骨干企業和中小微特色企業入駐園區。發揮建水紫陶等國家和省級文化產業園區引領作用,做大做強特色文化產業,提升園區服務和孵化能力。
(五)開展旅游服務創優提質專項行動
24.加強執法監管。規范旅行社經營和導游執業行為,推動完善導游薪酬制度,實現“游購分離”,解決“以購養游”問題。完善多部門聯合執法,嚴格依法辦案,及時發布指導案例。優化旅游投訴處置體系,建立涉旅投訴省級統一接聽、分辦制度,強化處置過程管理,落實辦結回訪制度。推動重點旅游城市建設旅游巡回法庭、糾紛仲裁機構。持續開展“掃黃打非”專項整治和邊疆文化市場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文化、出版、版權、廣播電視、電影、文物、旅游市場領域違法犯罪行為。
25.提升服務質量。加強誠信體系建設,推動重點涉旅企業信用評價全覆蓋,選樹一批守信踐諾標桿企業,推出一批“品質游”優質服務旅行社、旅游購物示范街區、城市商業綜合體。推行貴重旅游商品“一貨一碼”可追溯制度,優化旅游購物“30天無理由退貨”機制。加強特色酒店與民宿規范管理,實現旅游服務標準化、品質化和管理規范化。常態化實施為游客服務“10件實事”,開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務。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教育,抵制文化和旅游活動中的不文明行為。
26.強化安全管理。嚴格落實屬地管理和行業監管責任,加強紅色資源、節慶論壇、文藝創作、文娛市場等領域的意識形態安全工作。加強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指導文化和旅游經營單位、公共文化單位、文物保護單位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督促劇本娛樂、等級旅游民宿等新業態經營主體落實安全生產要求,加強A級旅游景區特種設備和旅游包車等安全監管,“一項目一預案”做好安全應急處置工作。
27.提升智慧化服務水平。強化“一部手機游云南”服務端功能,推動建立西南區域智慧旅游聯盟,不斷提升“游云南”平臺的訪問量、轉化率和留存度,提升市場化運營水平。迭代優化“一部手機管旅游”管理端,對旅游團隊實施全息化管理,提升行業數字治理能力,推進文旅行業治理體系信息化。
(六)塑造推介形象品牌行動
28.塑造文旅品牌形象。圍繞“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主題IP,開展IP資源普查和策劃,高水平制作3部以上云南文旅宣傳主題視頻,加大市場投放力度。支持各地區制作辨識度高、傳播力強的圖文和視頻宣傳資料,增強云南文旅形象傳播力。積極參與“你好!中國”品牌對外推廣體系和絲綢之路主題旅游海外推廣季、長江主題旅游海外推廣季等專業推廣活動,提升云南文旅品牌影響力。
29.創新文旅宣傳機制。加強文旅宣傳與各大媒體、文旅要素部門的交流合作,建立宣傳素材共采共享機制,策劃推出現象級營銷。依托臉書、照片墻、推特、優兔、抖音海外版等國際主流社交媒體平臺,完善云南文旅線上對外宣傳營銷推廣體系。
30.加大文旅宣傳力度。構建“央媒+省媒+州市縣媒體+文旅企業”聯動、線上線下一體的品牌傳播矩陣,加大旅游精準營銷力度。積極開展“請進來、走出去”營銷,不斷推出新產品、新亮點,全方位宣傳和推介云南旅游。組織承辦好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等展會活動,積極參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國內外知名展會,高質量辦好文化和旅游推介活動。
31.深化文旅交流合作。加強與世界旅游組織、世界旅游聯盟等國際旅游組織的交流與合作,提升云南旅游對外交流合作水平。深化泛珠三角區域旅游合作和川滇藏“大香格里拉”合作,推動滇滬、滇粵、滇港、滇澳、滇臺等多層次區域旅游合作。
32.構建文旅正面宣傳和輿情處置一體化機制。完善輿情監測、分析研判、預警交辦、處置跟蹤、舉報辟謠、正面宣傳的一體化機制,主動應對負面輿情,加強正面回應和輿論引導。加強各級黨委宣傳部、黨委網信辦、政府新聞辦、公安(網安)等部門協調聯動,依法依規處置涉旅網絡輿情。建設高素質涉旅網絡輿情處置隊伍,高效防控輿情風險,快速穩妥處置負面輿情。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構建高位統籌、部門聯動、上下協同、執行有力的組織領導機制,“一盤棋”推動文化和旅游強省建設。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文化和旅游工作的組織領導,落實屬地責任,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完善工作機制,及時研究解決重點問題。
(二)加大政策支持。保持文化和旅游強省建設資金穩定投入,提升資金使用效益。加大開發性金融對文化和旅游強省建設的支持,設立云南省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基金。強化典型引路,打造云嶺旅游名縣、金牌旅游村等品牌。
(三)加強人才培引。實施金牌人才工程,培養金牌導游(講解員)、金牌旅游管家、金牌主播和金牌職業經理人。加強省內高校、職業院校文化和旅游重點學科建設,完善專業設置,填補考古等專業空白。深化校企合作,開展訂單式文旅人才培養。加大“青苗”人才培養力度。加強人才政策宣傳,開展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雙招雙引”工作,推動政策引才、項目引才、以才引才。
(四)強化督促落實。完善文化和旅游企業、旅游業固定資產投資、文旅經濟發展等統計指標體系,健全統計監測制度。運用好“文化旅游發展綜合質效”指標,建立有效激勵機制,鼓勵州(市)競爭申辦全省旅游高質量發展年度現場會,推動文化和旅游強省建設目標任務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