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Citywalk”即“城市漫游”悄然興起,受到以青年群體為代表的新生代旅游者的青睞。城市漫游是一種以漫步為方式,深度探索城市的休閑行為,體現出旅游者對目的地體驗訴求的新轉變。了解城市漫游的行為特征及其心理動因,并通過科學的策略引導其良性發展,對提升城市旅游目的地吸引力、豐富旅游方式、優化產品結構,助力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行為特征
城市漫游不同于傳統旅游方式的出游目標明確、游程安排周密;在出游的空間距離和行進軌跡上,與以汽車為主要交通方式的“自駕游”存在明顯區別;也不同于“壓馬路”“散步”“遛彎”的完全隨意和無目的性,呈現出一種特有的行為特征。
目標的非預設性。城市漫游的出游目標往往是非預設的,“探索”是出游的主題。在漫游前并沒有明確的指向性,不存在必須到此一游的節點,也不需要提前制定詳盡的旅游攻略。漫游中,出游目標往往會自然生成——被博物館吸引,便產生探秘城市歷史人文的興趣;在街角公園流連,就可能被激發了解城市自然生態的興趣。但目標的“非預設性”,并不是完全沒有目標,了解城市、感知城市、融入城市,是探索城市的初衷。
游程的非既定性。城市漫游的軌跡和行進節奏不是確定的,“隨性”是出游的主基調。由于設計理念的不同和生活方式的積淀,不同城市往往呈現出不同肌理,而漫游以步行丈量城市,相較車行而言,對城市的洞察更加細微深入,出游者在“慢”下來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自由調節游覽的軌跡和節奏。不需要為趕場而奔忙,使得出游過程更聽從內心的召喚,隨性而行的過程也是靜下心來傾聽自身訴求的過程。
空間的非傳統性。城市漫游是一種線性的出游過程,但其串聯起的空間節點往往是非傳統的,呈現出多元化特征。人類學家項飚提出現代社會發展的趨勢之一是“消滅附近”,街頭巷尾的城市空間卻被漫游者重新發現,城市漫游者的足跡踏入了上海的武康大樓、重慶的白象居、南京的新門西街區。城市漫游者無需交出一份“去過哪些知名景點”的答卷,而是在多元化的城市空間中去探尋身邊的美好、附近的魅力。
活動的非限制性。城市漫游的過程也是城市生活的參與過程,并不局限于傳統意義的旅游項目體驗。傳統旅游活動往往是地域文化提煉、改造后的產物,會有“舞臺化”的特征。城市漫游追求原真性活動的體驗,是打破旅游與生活之間界限的過程。當地原住民熱愛的小吃鋪、乘涼的城門洞下都是漫游者的目的地,百姓的健身廣場舞、自娛自樂的彈唱也會吸引漫游者的加入。旅游活動與日常行為的界限在城市漫游的過程中被消解,參與的目的是融入,是由旁觀者成為城市中的一員。
二、心理動因
旅游活動的根本屬性是社會文化性,城市漫游的動因需要從社會心理角度加以分析。城市漫游行為從社會心理學角度而言,是對自身社會關系的一種解構和重構,涉及與旅行的關系、與城市的關系以及與他人的關系等,本質上是試圖實現生活方式的轉變。
從特殊到常態——與旅行關系的重構。在后現代主義跨越邊界、填平鴻溝的語境下,旅行與日常活動的界限也在不斷解構。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意味著旅行從異于日常的特殊經歷逐漸轉變為常態化的行為方式,城市漫游則是人們對這種邊界更加自發、主動的消弭。因為城市是當代人生活的主要場域,因此,城市漫游實質上是在慣常環境中探尋新的驚喜,日常的回歸、近處的回歸,是漫游者對于旅行的新定義,也是對“旅游”這一概念外延的新拓展。從特殊到常態,意味著心情由緊繃到舒緩,由對旅行安排的高度關注到更加隨遇而安、放松心情,以開放的姿態開展旅游活動,在旅行的過程中得到不期而遇的驚喜,既是更好享受旅游體驗的心理狀態,也是城市漫游者看待旅行的新方式,是人與旅行關系的新重構。
從逃離到沉浸——與城市關系的重構。卡夫卡曾說“城市是殘酷荒野”,曾幾何時,城市的快節奏、高密度加劇了人的異化,城市成為人人“逃而不得”的樊籠。城市漫游體現的是重構人與城市關系的心理訴求。現代人終究不能脫離城市,因此主動與城市和解,以最為原始,也最為細膩的出行方式——步行去探尋城市豐富的多元性、巨大的包容性,是修正人們對城市認知偏差的有效方法。從對求而不得的世外桃源的尋覓轉向沉浸在城市中,發現身邊的“桃花源”,這是當代旅游者實現人地關系轉變的新方式,也是人與城市再度和解,由對立走向連接共生的新嘗試。
從分隔到融入——與他人關系的重構。旅游的過程也是人際交往的過程,傳統的旅游形式將旅游活動的參與者涇渭分明地分為旅游者、原住民、經營者等不同的類型,每類人群都有自身特定的訴求,因此總不免由于出發點的不同,導致利益的沖突和人際關系的緊張。城市漫游所追求的是人際關系的重構,由相互分隔的“他者”,融合成一體性的“我們”。因此,城市漫游可以是個人出行,也可以是志同道合的群體出游;在漫游的過程中,以城市主人的身份融入城市生活,與原住民難分彼此;甚至隨性所至,與店員一起包扎鮮花、制作美食等。漫游者出游的軌跡、行進的節奏、參與的活動不受限定,不被定義,歸其原因,正是因為以主人的心態在城市中行進,“我們”的城市、“我們”的生活自然由我們自己做主。
三、發展策略
城市漫游是自發的旅行方式,也代表著新一代旅游者對旅游的新態度,促進城市漫游的優化發展,不僅是對這一新事物的尊重和引導,也是優化城市旅游環境,促發更多旅游新方式,推動旅游業多元化發展的必要舉措。
建設城市美學景觀。城市漫游的過程是城市審美體驗的過程,營造城市美學景觀,讓漫游者得到更多的審美享受,是促進城市漫游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李澤厚認為美的產生要具備兩個方面的條件,即“外在自然的人化”和“內在自然的人化”。因此,城市美學景觀的建設一方面要有序、有效地將自然元素、自然氛圍與城市環境有機融合,體現城市的生態美;另一方面要將人的感知、情感等“內在自然”對文化的訴求,通過城市藝術景觀的方式加以滿足,體現城市人文美。
打造優質漫游環境。城市漫游環境的打造需聚焦三大維度。其一,漫游廊道的打造。城市漫游是線性游歷過程,但由于出游的方式是步行,這就要求城市在通道的規劃、建筑的體量、道路的材質和色彩等方面體現城市文化的同時,關注步行的需求,彰顯城市的親和力。其二,漫游節點的建設。節點是漫游者停留的空間,除了城市文化的展示、自然生態的融入、文娛活動的開展等功能外,尤其要注重其在城市日常生活中的功能的發揮,這既是主客共享理念的體現,也是漫游者的偏好。其三,公共服務的完善。漫游是探索的過程,而且還具有“體育+旅游”的屬性,因此,在道路的標識、景觀的解說、休憩點的布置、補給點的服務等方面也需要進一步完善,應將城市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與漫游支持系統建設相結合。
規范活動組織運營。隨著城市漫游的興起,相關的組織機構和服務項目也逐漸發展,規范活動的組織運營,需要協調好兩組關系。其一,協調好管理與激發的關系,既要維護活動的有序性和市場的規范性,防止對城市生活造成不良影響和市場失范行為的發生,又要尊重漫游的自發性、自由性,保護和激發漫游的熱情。其二,協調好公益與經濟的關系,既要將城市漫游視為探尋和傳播城市文化的社會活動,提供免費的便利性服務,展現城市風采,又要通過城市漫游促進消費市場復蘇,有序推動新文旅新消費的增長。(來源:中國旅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