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完善價格形成機制,不僅是應對疫情影響、提升景區人氣、助力行業快速復蘇的權宜之計,也是順應旅游業發展趨勢、實現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轉型的長效之舉。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持續推進完善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再次強調完善景區門票價格機制的重要意義,并從完善門票價格形成機制、規范景區價格行為,落實門票價格減免政策以及加強政策宣傳引導方面明確了具體舉措。
近年來,國家層面多次提及涉及景區門票價格的政策舉措。此次國家發展改革委再度發文,凸顯了這一問題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影響。降低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完善價格形成機制,不僅是旅游業應對疫情影響、提升景區人氣、助力行業快速復蘇的權宜之計,也是順應旅游業發展趨勢、促進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轉型的長效之舉。
當然,完善門票價格形成機制并不意味著“一刀切”的門票減免,而是要有長期眼光、系統思維,堅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景區景點情況,選擇有差異的價格策略,既要有成本收益意識,跳出部門利益“算大賬”,也要有對生態環境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利用價格杠桿做好稀缺旅游資源的有效保護。要堅持長短結合,在服務人民群眾低成本享受文旅公共產品、推動產業發展的同時,保障景區順利運轉,保護好生態環境和旅游資源。對此,筆者提出兩方面建議:
一方面,要從完善產業鏈高度,以全域旅游模式,實現“門票經濟”轉型升級。景區進入低門票甚至無門票模式,根本在于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暢通旅游產業鏈,提升非門票收益。要深刻認識文旅產業作為資本密集型、資源密集型、文化密集型、人力密集型以及創意密集型的“五密產業”屬性,充分發揮綜合性、復雜性、季節性、創意性強的優勢,在食、住、行、游、購、娛等需求領域做好補鏈、延鏈、強鏈工作,助力實現游客在同一景區的多次消費。
從國際上看,傳統旅游要素中,旅游經濟消費比例一般是游、住、行占30%,吃、購、娛占70%。目前,國內景區景點多數仍然以觀光為主,業態尚不豐富,非門票、多元化收益資源開發空間還很大。旅游景區要延長產業鏈,豐富業態,開發產品,不斷提升旅游產業附加值,如在景區周邊建設酒店、餐館、游樂場、文化產業基地等與旅游相關的配套設施;密切與健康、體育、研學、娛樂、金融、農業、林業、通航、房地產、商業等產業的關聯,最大化發揮景區景點的串聯作用,實現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型升級。
另一方面,要根據景區景點情況選擇性采取差異化定價策略。相關研究表明,目前國內景區門票價格總體與國際同類景區基本持平;主題樂園類景區門票價格、博物館類景區門票價格與國際同類景區相比偏低;但自然景觀類景區與國際上同類景區相比價格偏高。此外,一些山岳型景區入園觀光車、索道纜車等二次收費成為隱性門票收入。對此,應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舉措。
首先,自然景觀、歷史遺跡等景區景點,所有權歸國家,由地方政府投資建設,理應讓民眾享有,提高獲得感和幸福感。這些景區收門票的目的是為收回經營成本、維護景區環境和設施、滿足運營開支等。因此,這些景區待經營成本收回后,應降低門票價格以顯示社會福利和公益性。
其次,對于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小,人為活動產生影響小的景區,應逐步擴大減免門票景區范圍。目前,全國5A級旅游景區已有多家門票免費,北京、杭州等旅游城市更是走在前面,而其他地區門票相對較高,對門票經濟更加依賴,這與其非門票、多元化經營收益較少有較大關系。擺脫這一困境,需要從延長產業鏈上下功夫,而降低門票價格,則是必須邁出的一步。
再次,完善門票價格形成機制可在建立行業利益聯動機制等方面做文章。在這方面,一些地方已經進行了初步嘗試,如重慶溫泉小鎮,客人在酒店入住且有一定消費,即可獲贈一張溫泉票。建議機場、大型酒店、景區餐館每年以團購價向景區購入一定數量門票,視游客消費金額贈送。同時,游客也可憑借自主購買的景區門票,在其他行業享受消費折扣,從而實現多贏局面。
最后,對于一些生態環境敏感或脆弱景區,適當維持價格甄別機制是必要的,不應過分追求低價門票或免費。例如,對于西部一些生態脆弱的景區景點,實行低價門票或免費會帶來客流過載,不利于其可持續發展。
(來源:中國旅游報 作者:特約評論員 馬振濤)